以極限思維保障戰略性關鍵礦產資源安全
發布日期:2023.03.14“戰略性關鍵礦產關乎新興產業的發展,是資源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端穩能源資源安全“飯碗”,我們要進一步強化憂患意識,樹牢極限思維,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戰略定力迎挑戰,推動構建全球新的礦產資源治理格局,以資源安全保障支撐中國經濟大船行穩致遠。”
繼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進一步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這是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刻震蕩調整的因應之策,也為近期礦產資源保障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國正處在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發展階段,維護經濟運行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需要強化極限思維,更加關注戰略性關鍵礦產安全問題。
戰略性關鍵礦產是指對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戰略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類礦產資源。2018年,我國發布《新時代中國戰略性關鍵礦產目錄厘定》,將21種資源品種列為戰略性關鍵礦產。近年來,以清潔能源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快速崛起,使中國戰略性關鍵礦產的種類和數量都有了較大增加。然而,受現有資源稟賦限制,在石油、天然氣、鈾、鐵、鉻、銅、鋰等戰略性關鍵礦產中,國內儲量和產量明顯不足,因而存在較大的供應風險,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創新開放、延鏈補鏈實現穩定保障。
一方面,把立足國內作為戰略性礦產保供的邏輯起點。在新時代背景下,解決好“找什么”“在哪兒找”“錢從哪兒來”這些找礦突破的基本問題,不僅需要技術手段的進步創新,更需要從政策制度層面“破題”。進一步加大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依靠新成礦理論、新勘查方法、新找礦靶區“三新”實現關鍵礦產的找礦突破。同時,建立關鍵礦產供應鏈的跟蹤監測、分析評估和預警應對機制,完善財稅、金融政策支持與服務保障體系,利用好價格“窗口期”,擴大礦產資源進口,建好國內“儲礦倉”。一旦因遭遇自然災害、戰爭或國際糾紛而造成短時間“斷供”,我國龐大的工業體系不至于停擺。
另一方面,加快地質工作走出去,做好勘查、開發、貿易、運輸等產業合作和全鏈條建設。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礦產資源保障時強調,發展海外礦產資源,也要有準確預期;既要抓住機遇,也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我國擁有規模巨大的地質隊伍,資源勘查技術成熟,工作體系、技術規范較為完備,境外勘查找礦積累了一定經驗。基于這些優勢,要進一步深化國際地學合作,鼓勵地質勘查企業承擔國外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項目,通過技術入股等方式,擴大海外優質礦產資源權益,實現資源開發造福當地民眾。在幫助所在國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經濟的同時,參與全球資源市場的競爭和再分配。國內地勘企業也可擴大與中資礦山企業、建設企業、金融機構等組建的資源合作聯盟,建立多元、穩定的海外資源供應體系,形成產業結構內外互補、生產要素全球配置的發展格局。與此同時,暢通資源運輸通道,做好勘查、開發、貿易、運輸等產業合作和全鏈條建設,全面提升資源開發、供給的韌性和安全保障水平。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回信中明確指出。其中,戰略性關鍵礦產更是關乎新興產業的發展,是資源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端穩能源資源安全“飯碗”,我們要進一步強化憂患意識,樹牢極限思維,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戰略定力迎挑戰,推動構建全球新的礦產資源治理格局,以資源安全保障支撐中國經濟大船行穩致遠。(摘自國家自然資源部網)